隨著電子工業的發展,電子元器件的集成度越來越高,而體積越來越小,並且普遍采用BGA類型的封裝。因此,PCB的線路將越來越小,層數越來越多。減少線寬和線距是盡量利用有限的麵積,增加層數是利用空間。將來的線路板的線路主流時2-3mil,或更小。
通常認為,生產線路板每增加或上升一個檔次,就必須投資一次,而且投資的資金較大。換句話說,高檔的線路板是由高檔的設備生產出來的。然而,大規模的投資並非每個企業都負擔得起,而且投資以後再做試驗收集工藝資料,試產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和資金。如根據本企業現有的情況先做試驗和試產,然後根據實際情況及市場情況再決定是否投資,似乎是一種更好的方法。
一般的生產流程可分為蓋孔酸蝕法和圖形電鍍法,兩者各有優缺點。酸蝕法得到的線路很均勻,有利於阻抗控製,環境汙染少,但有個孔破則造成報廢;堿蝕生產控製較為容易,但線路不均勻,環境汙染也大。
首先,線路製作的首要是幹膜,不同的幹膜分辨率不同但一般都可以在曝光後顯示出2mil/2mil的線寬線距,普通的曝光機的分辨率都可以達到2mil,一般在此範圍內的線寬線距都不會產生問題。在4mil/4mil的線寬線距或以上顯影機的噴嘴,壓力,藥水濃度關係不是很大,在3mil/3mil線寬線距以下,噴嘴是影響分辨率的關鍵,一般應用扇形噴嘴,壓力在3BAR左右才能顯影。